mask1978 发表于 2011-1-28 23:25:55

关于折纸

在今年法国巴黎迪奥2007春夏高级时装展上,已在迪奥担任了10年设计创作总监的英国设计师约翰·加里亚诺(John Galliano)的婚纱作品引起了轰动。该款婚纱礼服利用了折纸工艺,显示出惊人完美的立体效果,令人不由得联想到日本的折纸手工。

  日本的折纸传统由来已久。日本人在向他人赠送物品时,要用纸或布把物品包起来,这既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规矩。这种规矩来源于约600年前武士社会的礼法“折形”,即用和纸(日本传统纸张)把用于仪典的饰物或赠物按规定的方法包起来。

  “折形”——日本人的折纸手工发展至今,已经不单纯是一种娱乐了。经过日本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多年渗透,折纸作品已经超越娱乐游戏,带上了浓郁的文化礼仪、数学和创意色彩。

  日本有独特的造纸方法,能把树皮纤维制成既薄又结实的纸。从12世纪末到17世纪,纸制的拉门、灯笼及方形纸罩座灯在日本普及。透光、不易折破的和纸诞生后,折纸手工找到了最佳载体。每到农事和节庆,民众要举行各种仪典,在供奉给神灵的供物下面铺上一张纸,或是用纸把供物包住,成为人们的传统习惯。

  “折形”是礼仪的形式化,要体现出尊敬对方。折之前,要使被装饰的物品显得整齐、干净。因所包的物品以及不同的仪典、季节而折法不同,但要让人一眼就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在明治时代(19世纪中叶至后半叶),普通家庭的人们都要学习用纸包物和系结的技法,并代代相传。到今天,折纸专业行家、出版物、折纸游戏带上了现代色彩,折纸手工在日本也越来越流行。

  昆虫生态学者津田良夫就是一位以制作折纸动物而闻名的折纸艺术家,他的作品以昆虫居多。

  津田良夫最显眼的作品就是那只“蚊子”——银色的纸折成身长十几厘米的蚊子,全身散发着金属般的光泽,尖锐的嘴巴好像一把枪,细长的腿,模样令人联想到外星人。

  “我常去东南亚等地进行蚊子生态调查,看见过各种昆虫和动物,我很想用纸把它们折出来。近年来,我制作了不少昆虫及动物的折纸作品。”2006年3月,津田良夫去冲绳,对当地饲养的红角鴞发生了兴趣。几周后,折纸作品“红角鴞”就诞生了。

  津田良夫喜欢折各种各样别人没有折过的东西。他说:“先不决定折什么,折着折着,就会像一样什么东西,如果觉得它像只鸭子,那么,就以对鸭子的想象来进一步加工,最后折成一只纸鸭子。”

  他的另一个作品“木屐”,让现代日本人很容易产生乡愁和思念的情愫。后来,有人与他商量,请他创作一个能让欧美人产生思乡情愫的作品,于是,他决定创作“高腰鞋”。但在鞋带部分,他碰到了困难,怎么也找不到好的表现方法。津田良夫对自己的一贯要求是,在折纸中不使用剪刀,他认为正是这一限制使折纸手工富有趣味。但这一限制也带来了设计上的困难,据说最终找到鞋带的折法,是在开始构思“高腰鞋”的两年后。“灵感有时会在一瞬间冒出,这就是创作的最大乐趣。”

  另一个折纸艺术家前川淳发明了一种折纸工艺技法,即在开始折纸前先进行折法设计。津田良夫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方法。自那以后,我也开始使用这种方法,首先决定准备折什么,然后采取相应的技法设计,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折纸工艺效率。”

  折纸工艺除了和创意有关,有时还暗含诸多数学要素。

  “如果仔细观察折纸作品平面上的那些折痕,就会发现,这些折痕构成了很多三角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折纸看成由多角形相拼而成的一种多面体。用数学的语言来说,多面体就是‘二元多样体’。把折纸工艺看成多样体,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观点,而我的折纸就是从这一观点起步的。”

  日本另一个折纸艺术家东秀明,曾在大学攻读几何学,在硕士毕业前的7年间,他一直埋头研究多样体理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想起一本在孩童时代读过的有关折纸的书,他很快将“多样体”与“折纸”联系起来。经过反复试验,他制作了一个名为“螺旋”的折纸作品。“螺旋”的奇特美感,来自东秀明作为数学研究者的特有思维和灵感。

未来传说 发表于 2011-1-31 16:53:52

学习一下,加深自已的理解

free95 发表于 2011-5-18 17:12:50

要是配张婚纱图就好了!

季风候鸟 发表于 2014-7-16 07:37:02

谢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折纸